「小姐,我們現在沒有蔥油餅,要吃得先訂!但是,妳現在訂,最快也要3個月後才吃得到……」這!這!這!到底是哪家蔥油餅這麼「大牌」?現在訂,竟要3個月後才能吃得到這一張蔥油餅?
車水馬龍的仁愛圓環,巷弄內卻有一家安靜的秦家餅店,家庭式的小廚房因為做餅而滿室清香,三五人手動作熟悉而優雅的和麵、烙餅,完全未因忙碌而充斥吵雜的吆喝聲,相反地,緩慢的製餅步調,很難讓人與訂單超載聯想在一起。
蔥油餅可遠寄到國外
堅持傳統做麵的秦家餅店,從25年前開業至今,高齡84歲的秦奶奶每天清晨5點開始和麵,帶著女兒、一對外孫女一同在這個10坪大左右的小屋圓夢,三代同堂的樂趣,以及對傳統製餅技術的堅持,祖孫們工作之餘也快樂生活。
秦奶奶笑著說:「我們是冷水麵糰做餅,放在爐上乾烙,皮薄、乾鬆、有彈性,吃起來不油不膩,即使放涼,也不拋油、黏牙,回溫後還是很好吃。」原來,好吃的秘訣就在冷水麵糰。
冷麵、燙麵做出來的蔥油餅,到底不同在哪裡?其實,相較於坊間以燙麵麵糰揉製、現場油炸起鍋的蔥油餅,秦家餅店採用冷水麵糰,且在爐上乾烙,口感就是不一樣。
只見秦奶奶以自來水和麵,然後雙手「髻口」(以手揉麵),每個麵糰重量控制在5兩重(小師父註:是6兩重)。髻口完成後醒麵,舖上鹽、油、宜蘭三星蔥捲起盤成同心圓,再醒麵、開餅,將麵餅桿成大約直徑22公分的麵餅,接著放到「撐」(鐵板烤爐)上反覆烘烤,差不多三刻鐘,熱餅上桌,掰開來吃,或放冷再吃兩相宜。
一般人認為,蔥油餅當然要是現做熱餅,哪有放涼才吃?秦奶奶的女兒說,愛吃秦家餅店的老客人,就是愛這股清澈麵香,不少客人是要寄到國外給唸書的晚輩或親友,客人通常先打電話預訂,1個月後再來取貨,郵寄之前,做好的蔥油餅會先放涼再寄,才不至於產生霉味,影響口感,住在附近的國泰家族就常派管家來帶餅。
蔥價飆到600元依然堅持
對秦家老小而言,做餅是如此神聖,因此,吃著剛出爐的餅,除了不斷散逸而來的柔軟麵香令人著迷,吃在嘴裡的感動更是無可言喻,一張小小的蔥油餅,秦家彷彿停在這段共同做餅的美好時光。
外孫女孫劭仰說,每天做餅的量不一定,若訂單部分已做完,剩下的一些麵糰才能供應現場客人需求,民眾臨時想到要吃跑到這裡來買,未必有餅,常常是數量有限,客人向隅,無法再接單,老闆只好請客人下次再來或先預定。孫劭仰回憶,最多曾經3個人一次就把一天的供貨量都訂光了,甚至還有客人等月餘才買到。
撰文◎林惠雲 攝影◎徐欽敏

